要是有出现腰腿痛,有九成是因为腰椎错位所引起的,有些人平时较为繁忙,因此,在假日时不愿意动,不是在看电影,就是在打游戏等,时间长了就会导致腰椎出现疲劳受损,专家指出,腰椎错位和姿势不良有很密切的关系,但腰椎错位初期多没有明显症状,容易被忽视,等到腰腿部发生疼痛、麻木时,往往已引起腰椎间盘突出、下肢萎缩等病变。
腰腿痛90%存在腰椎错位:
腰椎错位听上去很陌生,在临床中却很常见。专家指出,90%以上的腰腿痛患者都存在腰椎错位,但患者常以为是腰肌劳损或腰椎退行性变,要么做理疗、按摩,要么找些膏药来敷。想当然治疗的结果,很可能让腰椎错位进一步加剧,并引起其他病变。
“要辨别是否腰椎错位,拍片检查就能知道”专家表示,腰椎小关节的关节面发生移位即腰椎错位。由于力学关系影响,长久错位会使椎体间的椎间孔容量减小,神经血管受到牵拉或挤压,就会造成神经损伤和血管供血减弱,可表现为腰腿痛、下肢麻木;错位后上下椎体所在的椎间盘由于左右或前后受力不均匀,引起椎间盘受力不平衡,导致椎间盘突出等病变。“但在错位早期,很多患者并没有太明显的感觉,所以很容易忽视而没有及时就诊。等到出现较重的腰腿痛,甚至下肢萎缩,走路像‘踩棉花’一样,感觉脚触不到地了,此时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已相当严重。”
腰椎错位与姿势不良相关:
人们经常将腰椎错位当成腰肌劳损或腰椎退行性变,但两者比较起来,原因和症状都不相同。
腰肌劳损是长期运动、负荷造成的肌肉、筋腱损伤,疼痛一般比较表浅。
腰椎退行性变多见于老年人,通常伴随骨质增生、韧带钙化、椎间隙改变,表现为腰酸软胀痛,下肢运动功能受限,走路平衡能力不佳,身高缩短。
专家提醒,腰椎错位的原因比较复杂,内因受饮食、环境污染等影响,导致椎间盘脆性加大,韧性减少;外因与姿势不良、搬抬重物、睡软床、吃寒凉菜(如空心菜、白菜、竹笋)有关联。